“一片飘落的叶儿”带给孩子们的无限遐想——云麓园社区自然手工坊活动纪实

来源: 时间:2015-12-15 作者: 云麓园社区居委会

2015年12月13日,虽然是周末休息时间,但中南大学一附小的校园里却非常热闹!下午两点,由中南大学绿色科技协会主办,云麓园社区、中南大学蘑力再生项目组协办的自然创作手工坊如期在附小一楼的多媒体教室举行,旨在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启发自然创作思维,关注自然教育,促进大小伙伴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促进亲子交流,减少亲子隔阂。

下午一点半的时候,就见不少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拉着自己的家长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进行签到就坐。活动全程共有34对亲子、28名志愿者及其他人员,共八十多人参与。下午两点,在“大手牵小手”自然教育公益服务项目及本期活动负责人廖杰棠的支持下,活动正式开始!

本次活动共分为自然笔记制作、叶拓画制作、蘑力再生环保肥料介绍、亲子合力种植绿植四个环节。在小朋友们正式动手前,由他们很喜欢的“绿种子”哥哥为他们讲解什么是自然创作,应该怎么做自然笔记,大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小朋友不时地举手进行提问和抢答。

虽然因为天气原因,活动取消了户外采集自然创作材料的环节,但小朋友拿着由志愿者们提前准备的材料,创作的热情依然不减。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家长和大学生志愿者甘当助手。不一会,就有好几位小创作家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那些色彩鲜艳的作品背后,原来都有自己的小故事,在相互分享中,又不断有新的灵感产生。

叶拓画制作环节,小朋友们很难把握颜料的稀度,他们及时向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求助,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叶拓画让整个教室都充满活力!

值得表扬的是,制作结束后,小朋友们在家长和志愿者伙伴的指导下,将桌面、地面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你知道小蘑菇是怎么长出来的吗?”这是蘑力再生项目组的志愿者在向小朋友们介绍利用蘑菇培养基制成的环保肥料。介绍完后,每个家庭都拿到了由志愿者发放的绿植种子和小花盆,大家跟着“绿种子”哥哥的示范,一步步小心种好盆栽。

活动持续了三个小时之久,但小朋友们依然热情高涨,意犹未尽。

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志愿者们嘱咐小学生,记住“自然笔记”和“叶拓”的制作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告诉自己的同学,共同分享那“一片飘落的叶儿”带给大家的无限想象。同时拜托孩子们好好呵护带回家的小盆栽,如果它们长大一些了,记得将图片发到群里,让大家分享你们的快乐。

亲近自然,品味自然,爱护自然——就是这项活动的目标。

本次活动的主办组织——中南大学绿色科技协会一直关注青少年自然缺失问题,正在开展“大手牵小手”自然教育公益服务项目,通过室内环教课堂与室外自然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以云麓园社区和中南大学一附小为基地,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自然缺失问题及自然教育的意义,深入探索贴合实际、可行性高的活动模式和教育模式。

本项目自2015年3月启动至今,累计举办了7期自然教育课堂、1期植物认知课堂、3期自然教育户外体验活动、1期自然创作手工坊、2期志愿者露营培训和1期自然教育支教培训,共计14期活动;累计服务人数625,直接受益1345人次,社会反响良好。

联系我们:

电话:88836000

邮箱:hqbzb@csu.edu.cn

Copyright © 中南大学后勤保障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