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子里的故事-我的中南往事

来源:饮食服务中心 时间:2015-10-28 作者: 何新初

我家有一个珍藏了许多年的木匣子,那是1958年我从部队退伍来中南,第一次游岳麓山回来后,用捡来的木头做成的。57年后的我已白发苍苍,可匣子却仍然光泽如初,我每次看到它就仿佛看到我的青春一般。匣子里面珍藏着我的军人退伍证、我所敬重的伟人勋章、我的结婚证、还有三枚校徽,分别是: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和中南大学的校徽。匣子上的年轮刻印着它的过去,而匣子里面则装满了我的故事。

中南矿冶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即是中南大学的前身,现在步入校门,还有不少当年的影子,小树干早已挺拔参天,为师生们遮阳挡雨;顺着沥青路上走,当年的桃花林已成为升旗广场,前面的大操坪已建成了图书馆。当年我被分配到后勤饮食中心,在食堂里做工人,早上5点钟上班,什么事都做,红案、白案、搬运、洗菜。计划经济的时代,大家清一色的一脸蜡黄,骨瘦如柴,4百多斤的油、两百多斤的米,装载、卸货着实太重,搬起来实在吃力。忙活一天,傍晚6点下班后回家有时连眼皮都不想张开了。但是一想到家里3个孩子,不得不又强打起精神来。我妻子也是很辛苦,在招待所负责楼层的卫生打扫,还要帮人家家里看小孩,家里人多粮少,买黑市米粮便成了我家的平常事。妻子为补贴家用四处打听找事做,晚上回来绣花,周末跑去河边担沙,一分钱一担。回来舍不得费钱贴膏药,肩膀红肿、溃烂。我家二女儿还未出世时,我患了肺结核,妻子挺着个肚子每天来医院照料我,给我送饭,手上的工也没停过,做事、养家一下子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共患难过的夫妻情深,她没有任何的抱怨,我们俩一辈子感情都很好。

那段岁月是我们这代人之间才有的共鸣,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的确无从理解,因为他们太幸福。我的孙女从小生活在中南大学里,小时候也常常听我讲过去的故事,虽然她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其实她是不理解的,体会不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无耐,那种不停做,却也吃不饱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慢慢的变好了,家里女儿读书后都先后成家立业,一家人的生活和睦向上。在中南一辈子,看着它从一个不大的学院慢慢的扩张,到后来的三校合并、征地扩建,学术水平也是逐渐强大,到现在全国大学排名前20以内,并成为全国著名的985、211高校,我的单位饮食中心也是出类拔萃,在学校和中心的共同管理下,中南大学的食堂也在湖南颇有名气,被评为“湖南省标准化学生食堂”,孙女读大学时周末回来,也总是羡慕中南大学食堂的饭菜比自己学校的好。听得我心里由衷的高兴。我们学校的食堂被当做榜样来学习,虽然我早已退休,但我仍然感觉非常的光荣。

退休后出门散步,处处都是美景,到处是青草、大树、绿叶、娇花,走到哪儿都像是公园一样。现在儿孙满堂,家庭和谐幸福,单位也对退休员工福利照顾得非常好。节假慰问、退休员工集体活动每年都有,有什么情况也可以随时找领导。我家就住在中南,中南也是我永远的家。因为中南,我的晚年过得很安稳,妻儿在旁相伴,让我从来不会感到孤单。而这个我一辈子奋斗过的地方,承载着我太多的记忆,尽管老来忘事,但是只要我身在中南,总是感到很振奋、很精神。我相信中南大学的明天会更好,也希望我的木匣子里能装更多的和中南紧紧相连的故事。

联系我们:

电话:88836000

邮箱:hqbzb@csu.edu.cn

Copyright © 中南大学后勤保障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