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唯物史观 贯彻群众路线做好高校后勤工作

来源: 时间:2014-03-12 作者: 王四美

[摘 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智慧源泉,为做好高校后勤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要建立员工、师生、社会三个层面的参与体系,扩大群众民主权利;要强化群众监督意识,在流程评判中融合后勤主客体行为价值,在换位思考中整合后勤主客体利益诉求,在营销创新中构建后勤主客体和谐关系,从而构建评判机制;要向师生员工宣传,统一后勤改革思想,创新日常宣传形式,赢得群众广泛支持。

[关键词]:唯物史观 群众路线 高校后勤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唯物史观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才能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高校后勤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需求的丰富性、后勤保障手段的多样性、后勤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前所未有,给做好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深入贯彻群众路线,高校后勤工作的发展才有出路,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做好服务师生员工、团结师生员工、联系师生员工、组织师生员工的工作,才能使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后勤、理解后勤、支持后勤,从而最终实现提升后勤。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保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上的清醒,是我们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贯彻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在实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为了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永恒进步,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群众路线,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法论开展群众工作,就是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具体工作中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使其全面发展的条件更加优越,使其全面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2、马克思唯物史观揭示了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在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和政府通过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协调群体利益、化解社会矛盾,贯彻法制精神、追求公平正义,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安定和谐。

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群众路线的普遍遵循。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我们在繁琐群众工作中把握群众工作的客观规律、在纷繁群众工作中探寻群众工作的内在实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普遍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就是在经济活动的支配下各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服从于社会内部的客观规律。这就提示我们贯彻群众路线要立足新形势,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群众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智慧源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用于我们群众工作的思维和方法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不断增进对群众工作理解、不断加深对群众工作认识、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过程。

1、在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相统一的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否充分彻底地贯彻,最根本的就是看我们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内化为我们的政治信仰,外化为我们的实践方式。内化的过程,就是真诚信奉的过程,就是真心接受的过程,就是把外在要求变为内在需要、把外在的原则准则转化为内在的品质品格的过程。外化是内化的目的,也是检验内化是否牢固是否扎实的判别标准。

2、在源于群众与归于群众相协调的行动中贯彻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群众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群众之中,虚心倾听各方面群众的意见,获取来自于群众的大量真实材料,并且将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加工”,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提炼、概括而成的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化为群众的意见,付诸群众的实际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

3、在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一致的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

所谓教育群众,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了解并遵循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改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认知水平和觉悟程度;所谓服务群众,就是按照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要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领域的综合改革,使群众的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发挥,使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维护。

三、马克思唯物史观是贯彻群众路线,做好高校后勤工作的方法指导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之中。高校后勤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从师生员工中来、到师生员工中去。只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了解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集中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力量,才能使高校后勤工作更具活力,更有作为,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后勤工作科学化水平,把高校后勤工作真正做好,让党和人民满意放心。

1、让师生员工参与,扩大群众民主权利。

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实践表明,没有广大师生员工参与,高校后勤工作创新就无从谈起;没有广大群众支持,高校后勤工作让师生员工满意就无法实现;只有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工作基础之上,高校后勤工作才能做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师生员工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普遍增强,对高校后勤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高校后勤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扎根于广大师生员工之中,尊重师生员工的创造,倾听师生员工的呼声,反映师生员工的意愿,集中师生员工的智慧与力量,才能充满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师生员工,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客体,也是后勤服务工作的主体,师生员工对后勤“怎么想、怎么看”会影响到他们在日常服务中的“怎么说、怎么做”,只有师生员工与后勤“团结如一人”,才能构建起优质的后勤服务体。我们要通过各类途径等,吸引师生员工参与到后勤工作的决策与管理活动中来,集思广益,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成提高后勤水平的正能量。

高校后勤工作部门和干部员工要善于从师生员工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师生员工纯朴感情中受到熏陶,从师生员工生动实践中提炼经验,既有利于拓宽视野、充实头脑、陶冶情操,又有利于把感性认识理性化、把零散经验系统化、把管用做法制度化,不断提升高校后勤工作整体水平。

具体来说,应该建立三个层面的参与体系:

一是员工参与体系。后勤员工直接在第一线服务,最清楚后勤工作的难点和师生的需求,他们的参与,能确保后勤管理的决策工作不脱离后勤基层实际,不脱离员工服务实际,不脱离师生需求实际,接地气、扶正气、长生气。应该畅通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总经理邮箱、工会、妇联、团组织等路径,构建重大决策听证会、后勤管理金点子大赛、班组一级员工骨干直接参与管理等制度,使群众来充当后勤各项管理的“大护法”。

二是师生参与体系。师生是后勤提升管理的最好的老师。高校后勤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努力顺应师生员工期待,满足师生员工需求,扩大师生员工民主权利,动员师生员工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到高校后勤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来,把高校后勤工作全过程真正置于师生员工的监督之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坚决贯彻组织的决策与充分尊重师生员工意愿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扩大师生员工参与,最大诚意听取师生员工意见,让广大师生员工从对高校后勤工作的参与中增强高校主人翁的光荣感、尊严感、责任感,努力使高校后勤部门各项工作得到师生员工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认同。

三是社会参与体系。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已经不再是单体的后勤,后勤已经是全教育系统的大后勤,全社会的大后勤。要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引进优质的后勤管理实体(如兄弟高校优质后勤实体和知名社会服务企业),整合优化后勤资源(如实现农校对接等),构建起一个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远时节的多方参与后勤管理体系,给力学校后勤保障、造福广大师生员工,促进后勤管理朝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2、由师生员工评判,强化群众监督意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切执政实践都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像舟和水、鱼和水、公仆和主人、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高校后勤干部员工要把师生员工当主人、视师生员工为亲人,把师生员工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贯彻好群众路线。

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始终要以师生员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衡量尺度,坚持把师生员工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后勤干部员工在工作上必须对上级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组织负责与对师生员工负责是高度一致的,对组织负责归根到底是对师生员工负责。师生员工的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优劣,高校后勤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让师生员工满意来展开。选择什么样的措施,要给师生员工知情权、话语权;发展什么样的服务,要给师生员工评判权、建议权;后勤干部员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形象怎样,业绩怎样,要给师生员工监督权、批评权,等等。

具体来说,要从三个方面构建评判机制:

一是在流程评判中融合后勤主客体行为价值。既要发挥后勤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创新和提升后勤服务,同时要最大限度的让师生和客户们来参与到后勤服务中来,不仅仅是提提意见、填填表格、开开座谈,而是从后勤服务目标的制定、后勤服务过程的监管、后勤服务成果的评价等活动中全流程参与、全方位的评价,实现主客体行为价值的有机融合。

二是在换位思考中整合后勤主客体利益诉求。后勤服务主体的利益指向首先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及师生生活需求,也就是社会效益;其次是确保后勤部门的基本效益。后勤服务客体的利益指向主要是能享受到质量高、水平高、性价比高的后勤服务。要让后勤服务主体多去寻找与客体的利益共同点,使之能在满足后者利益的同时更好的实现后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非纠结于“后勤服务成本的节约与服务水平的提升”这样的矛盾上。两者的共同性体现在后勤服务主客体的相互理解和体谅上,后勤部门能换位思考,师生客户也能将心比心。

三是在营销创新中构建后勤主客体和谐关系。和谐的主客体关系是后勤服务共同体的最显著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后勤服务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尊重和平等的相关体:后勤部门可以按照传统的“三服务两育人”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与培养,也可以借鉴现代服务营销理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顾客”,提高师生的接受程度;与此同时,后勤服务客体有各种途径和方式能表达对后勤服务的各种各样的评价、要求,且能得到积极回应。比如可利用淘宝网,师生对“高校后勤店家”提供的后勤产品、服务、口碑,给予评分、红心、推荐,卖家和买家还可以通过友好“私聊”解决服务问题和争议,改进服务方法和措施。

3、向师生员工宣传,赢得群众广泛支持

知情是信任的前提,理解是支持的基础。师生员工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对学校后勤工作举措的理解,都离不开宣传、教育和引导。为消除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质疑、误解,我们要大力加强高校后勤工作宣传,应该说,在信息化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后勤工作宣传,既是做好高校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拉近后勤部门与师生员工之间距离的必要举措。

既要通过大量细致、耐心的宣传工作,使全体后勤人认识、理解后勤改革、支持、投身后勤改革,做后勤改革的马前卒,共圆高校后勤改革梦;也要通过宣传工作,让学校领导、兄弟部门、广大师生及社会有关方面关注、鼓励高校后勤、支撑、促进高校后勤工作,为后勤改革鼓与呼,为后勤发展创造各项有利条件,提供强力支持,避免后勤的“孤军奋战”。应该共同营造起有利的大环境,建设后勤“统一战线”,让支持、鼓舞后勤的话语成为教育的“好声音”、传递“正能量”,进而营造高校后勤的良好氛围。同时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时的宣传报道工作、鲜活的后勤案例等作为思想基础,也需要通过那些极富时代气息的传媒手段加以广泛传播。

在日常工作中,应充分运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资源,可以通过建立如大学生后勤信息联络会、后勤服务恳谈会等路径,构建后勤服务博客、微博、微信、QQ群、邮箱等现代互动管理信息沟通体系,经常性地征求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对于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凝聚更多力量,共绘后勤梦想。同时,也能借助这些形式,大力宣传后勤部门的工作部署、重要举措、典型活动,大力推进高校后勤工作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及时答复师生员工疑问,正面引导学校舆论,使高校后勤工作赢得师生员工的广泛支持。

王四美 后勤集团湘雅分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此文获中南大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文三等奖)

联系我们:

电话:88836000

邮箱:hqbzb@csu.edu.cn

Copyright © 中南大学后勤保障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