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开始,英国等西方列强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一批批仁人志士试图以不同的方式解救和发展中国,但都一次次失败。中国社会在震荡中苏醒、思考,在震荡中探索、变迁。革命与改良,变革与保守,进步与倒退……种种思路、种种道路、种种思潮、种种力量,就像黄河初春开河时断裂的冰凌,激烈地涌动,积蓄着能量。中国社会酝酿着一场新的更大的变革。
终于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从7月23日到30日,党的一大一共开了6次会议。7月30日晚上由于安全原因。代表们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随着党的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也由此拉开帷幕。
从1921年到2023年,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 浴血奋战,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李大钊在沉沉黑夜中向往“青春之国家”,方志敏在敌人监狱中憧憬“可爱的中国”无数革命前辈用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奉献家国,书写下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从民族危难到民族复兴,从50多名党员到9600多万名党员,时代更迭,伟大建党精神在华夏大地上薪火相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建党精神充盈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始终激励我们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不断前进,鞭策我们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不懈奋斗!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看家法宝、力量源泉,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南高质量建设,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中,激发新时代的奋斗伟力,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何继善在炮火中坚持学习,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为核心的“伪随机”多频地电场理论,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地电场观测仪器和设备,为中国资源勘探和工程勘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黄伯云在新材料领域,探索了30多年。他的研究成果在不少方面满足了“国家的急需”,特别是航空制动材料的急需,解决了诸多关键技术问题。
高校后勤高质量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它是建设“双一流”高校的需要,也是高校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南后勤建设,培育具有伟大建党精神特质的青年人才,使之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听党话跟党走,做伟大建党精神最忠实的传人。
规范有序,质量优良,成本节约,反应快速。中南后勤人秉承伟大建党精神,落实后勤实干精神,中南建设必将越来越好。